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》的教学反思

更新时间:2023-02-10 12:05:07
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》的教学反思

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,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,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,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》的教学反思 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》的教学反思 1

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: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,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,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,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。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: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,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,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;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,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。他们冒着生命危险,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,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。所有的这一切,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的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。两岸同胞相距虽远,心却是紧紧相连的。我在教学本课时,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:

一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。

一开始上课我就通过声情并貌地朗读将学生带到了1999年9月22日,并通过环境的渲染来反衬小钱的处境。学生在这种情境的创设下,一入课堂就有感觉,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唤起了他们对小钱的关怀与同情之心。

二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。

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自己感动的句子,一边读一边理解,同时适时给予点拨,扣开了学生的心灵之门。

三、借助对比感悟,深化课文理解

作者在细节描写上多次运用对比,使故事更具感染力。在教学中,我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体会、朗读 ……此处隐藏16535个字……,受益匪浅。反思这节课,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。下面就此我进行这堂课的教学反思:

一、在品味课文时,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。

引导学生深入课文,体会语句含义,激发起学生的情感,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。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,例如: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,患了严重的白血病,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,唯有骨髓移植,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。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小钱的不幸,悲伤与绝望,朗读时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。学生在读的时候,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,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,声音上扬,因此感情没有到位,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。如当时,我能够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,并给予恰当的范读,用声音带动学生,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,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。

二、在课文讲授中,忽视了对部分关键词语的感悟。

比如“唯有”,虽然读了句子,但没有对“唯有”进行深入挖掘,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,用这个词,你有什么感受?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就挖的更深了,就能让学生体会到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。

三、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和爱心,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。

四、自身应变能力不够灵活。

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,有些语言不够干净利落,这些还需在教学中多多锻炼。

五、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,板书应在适时的地方板出,不要事先就板出。

通过讲授这一课,还暴露出自身应变的能力的不强。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,在今后的教学中,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、最优秀的东西,教给学生。

在今后的教学中,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,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最基本的、最优秀的东西,教给学生。

《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》的教学反思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